100年11月21日:傑出校友返校演講系列(一)兩岸經貿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參與師生於演講結束後與曾局長合照
參與師生於演講結束後與曾局長合照



100.11.21.現場演講狀況(小禮拜堂)
現場實況
財政部台北關稅局 曾瑞育局長現場演講實錄
財政部台北關稅局 曾瑞育局長現場演講實錄
公共事務室高榮輝主任代表學校頒發感謝狀予曾局長
高榮輝主任代表學校頒發感謝狀予曾局長
圖/文:校友服務暨就業輔導組
100學年度真理大學傑出校友返校演講系列(一):兩岸經貿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演講者:曾瑞育 局長(財政部台北關稅局局長/58年會統科三專畢)
日期 / 時間:100年11月21日(星期一) 13:10-15:00
地點:台北校區小禮拜堂(大禮拜堂B3)
演講內容
真理大學於2011年100學年度很榮幸能安排 曾瑞育局長(第三屆傑出校友/58年會統科三專畢)返回母校來向在校學弟妹演講主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之回顧與展望」分享對兩岸經貿關係的人生歷練及觀感。 
曾瑞育傑出校友現任為財政部台北關稅局局長,也曾經經歷關稅總局人事室主任、基隆關稅局副局長、高雄關稅局長…等職位,服務至今績效均甲等,在財稅金融界的豐富資歷目前是無人能出其右。透過此次傑出校友講座,曾瑞育局長分享公職期間,對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經貿來往的獨特見解,讓在場的學弟妹受易良多。
首先,曾學長指出當今台灣對外貿易順差額在近十五年來,若扣除台灣對中國大陸之貿易順差額,則台灣對外貿易勢必成為逆差。 所以依賴程度可見一般,也有鑑於此,就更需要去了解當今兩岸不論是經濟成面甚至是政策成面所造成的影響,中國大陸人口逾13億,人口逾多作為供給與需求之市場勢必逾大,因此中國大陸成為全球企業競相拓展之最大有利市場。除此之外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原料源源不絕,人力資源充沛,土地使用成本低廉,生產成本較其他地區為低等因素,也是足以提高產業之競爭力的主因。 加上研究機構林立,每年研究發展成果多達30,000件以上相當於臺灣之2倍以上,復因目前研究成果與企業結合者僅5%,頗具有提高生產技術之條件與潛力,已不是從前的吳下阿蒙,還有美國與歐洲共同市場所給予的普遍優惠關稅(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及最惠國待遇(The Most Favored Nation Treatment)等有利條件下,使得當今臺灣不能在安於現狀了。
對於緊接著曾局長跟在場的同學說明的兩岸狀況的演進,雖然以上對岸歷歷在目的優勢之下,在一些統計數聚中,對岸的經濟對於台灣本身,是有相當的依賴性:西元2010年中國大陸輸入金額,臺灣為中國大陸第三大輸入國。 運用台灣的資本上,自1979年至2010年12月累計運用外資前六個國家,臺灣占第5位(其他名次依序為港澳、維爾京群島、日本、美國、新加坡)。 但有些對岸兩岸經貿關係政策,除達成其經濟目的外,尚可藉資實現其政治目標,如1990年「中辦發」14號「關於進一步做好海峽兩岸交往工作的通知」、1991年「中發」3號「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台工作的通知」等,是國人需要注意的。 另外中國大陸也因利用臺灣之科技、經驗及行銷技巧。協助開發南中國海及太平洋大陸棚之自然資源,加速改革步伐。脫離依賴美日市場,開拓新的出口市場、擴大就業機會:台商於大陸技資設廠增加就業機會1,000萬個以上等因素,兩岸關係日亦密切。 
在兩岸經貿與投資關係發展概況與趨勢,曾局長做出了以下得說明:
一、兩岸貿易持續成長
貿易金額方面,1987年貿易總額僅15.15億美元;2000年已增加到312.331億美元,13年間增加20.6倍,2010年為1,207.54億美元,貿易收支方面,1987年9.37億美元;2010年409.869億美元成長43倍。 1987年至2010年兩岸轉口貿易總額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由1.71﹪提昇至22.96﹪。
二、赴大陸投資的規模逐漸擴大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赴大陸投資的台商1991年有237家;2010年12月已擴增至38,685家,總投資額973.2092億美元。 根據大陸統計,2010年底台商大陸投資金額累計逾520.160億美元,83,133項,大幅成長。 大陸外商直接投資實際收入金額,台商位居第五,至2010年12月累計達520.16億美元,投資項目高達8萬3,133項。
早期赴大陸投資的廠商,大多屬於傳統勞力密集型產業,投資金額不大,投資者以中小企業居多,並以加工出口型態為主。 隨大陸改革開放,臺商投資規模漸趨擴大,平均每件金額由1991年的73萬美元增至2010年的1,663萬美元,投資期限拉長,投資業別逐漸多樣化。
投資型態逐漸轉向獨資經營: 獨資企業68.35 % ;合資企業19.58 % ;合作企業5.74 % 。 其中內銷占39%,臺灣接單大陸生產企業約占76%。 投資地區逐漸擴大(1991年至2005年): 江蘇省比例最大,占44.90 %。 廣東省第二,占27.80 %。 福建8.22%;浙江6.83%;河北4.28%。
三、經貿人士往來頻繁
臺灣地區經貿人士進入大陸地區,除公營事業機構人員及公務員申請赴大陸從事相關活動外,尚需依據「臺灣地區人民進入大陸地區許可辦法」辦理申請外,可說已無任何限制。 目前臺灣地區赴大陸地區人數估計至2010年12月已經超過6,104萬8,742人次。 其中赴大陸地區工作之臺籍經貿人士截至2003年12月巳達3,019萬4,398人次,大部分擔任管理與技術工作。大陸人士來臺至2010年12月,核准4,797,677人。 其中經貿人士最多,約占45萬1,435人次;觀光活動214萬9,624人次;其他交流219萬6,618人。
最後曾局長解說了兩岸經貿與投資交流利弊評估:
對臺灣而言,利弊參半:
有利部分為貿易順差有助於國際收支及整體產業精進。使臺灣地區之夕陽工業外移,開創第二春。 不利部分為我廠商過度依賴大陸市場,且許多輸往大陸產品為初級產品,不易尋得其他代替市場,部分行業如人造纖維甚至因大陸市場之擴大而臺灣擴建,一旦中共以政治原因封殺此類產品之進口,則將引發廠商倒閉、員工失業甚至股東走上街頭之惡果,無形中亦增加我方國家整體的政治風險。臺灣地區生產外銷與大陸相同或類似產品,在國際市場形成競爭。 製造業長期外移,降低經濟發展動力等。
對大陸而言,政經均豐收獲利:
就國際收支而言,台灣目前貿易為順差。惟臺商赴大陸投資金額計高達700億美元,民眾赴大陸探親旅行者逾37,994,452人次,所攜入之旅費愈234億美元,臺灣地區民眾匯款至大陸接濟期親友之金額自1990年至2005年12月累計25億557萬7,000美元。大陸自臺灣取得資金、技術、經驗、行銷技巧,增加就業機會逾1,000萬個(2001年)。 此外,臺商赴大陸投資後成為利益團體為中共所利用,如為其利益考量要求政府開放直航,不知不覺落入中共之「以經濟促政治」之陷阱。 臺灣對大陸市場之依賴度頗高,而大陸對我之依賴度因其整體經濟規模較大後,依賴程度因而沖淡下降 。 大陸轉口輸入之臺灣商品,不難自其他地區取得,必將大幅增加其運用之籌碼,兩岸貿易無論就政治經濟方面評估,對大陸皆多蒙其利而無弊害。
以上總總,顯示出兩岸經貿將持續發展。 臺灣對大陸出口之成長率將逐漸減緩(因課重稅、免稅),比自大陸進口之增長幅度小。投資金額將持續成長,且中大型企業赴大陸投資者日漸增加。 雖然大陸經濟持續成長,對兩岸經貿交流有益,因可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當然必須注意的是中共經貿政策變化無常,不依市場經濟原則,將使兩岸間接貿易風險增加致成長受影響。
透過此次傑出校友講座,曾瑞育局長分享公職期間,對於大陸和台灣之間經貿來往的獨特見解,精心分享大陸和台灣財務經濟資源的不同、往返兩岸貿易之間的流動人口數據、以及兩岸投資關係的發展與風險等,讓在校學弟妹對於經 濟貿易有更深入的認識,非常感謝曾瑞育局長的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